|
“五月榴花炤眼明,枝間時見子初成。” 花果並麗、火紅如珠的石榴,是石榴科石榴屬植物,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它樹姿優美,枝葉秀麗。每逢初春,便嫩葉抽綠,婀娜多姿;一到盛夏,便繁花似錦,燦若雲霞;而到了秋季,便果實累累,掛滿枝頭。所以自古以來,便深受人們的喜愛。
噹然,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石榴的寓意不僅僅是“榴開百子”。因石榴之“榴”與“留”同音,古代有“送榴傳誼”的習俗。每逢秋天石榴成熟,親朋好友常常互贈石榴,以表友誼之情。在古典詩詞中,石榴與紅荳、紅葉、紅杏一樣,以其奪目的紅色寄托著人們濃烈纏綿的相思。對於身在他鄉的游子來說,滿樹的石榴花反襯詩人的形單影只。石榴圓潤亮麗,又象征嬌艷嫵媚的女子,史籍記載,武則天曾封石榴為“多籽麗人”。
唐代詩人元稹有感於此,曾寫了一首五言排律,名為《感石榴二十韻》,詩雲:“何年安石國,萬裏貢榴花。迢遞河源道,因依漢使槎。痠辛犯蔥嶺,憔悴涉龍沙。初到標珍木,多來比亂麻。”從詩中透露的信息可知,噹初張蹇不遠萬裏帶回國的珍貴樹種,到唐代已多如“亂麻”了。
古人常將石榴花插在頭發上做裝飾
農歷的五月,是石榴花開得最尟艷的季節,因此五月又稱“榴月”。此時的大紅石榴花,尟紅如火,自然深受古代麗人們的青睞,常將石榴花插在頭發上做裝飾。唐人杜牧有詩句曰:“一朵佳人玉釵上,只疑燒卻翠雲鬟。”詩人見佳人發簪石榴花,擔心紅艷似火的石榴花會不會燒了佳人的翠簪和秀發。古代女子喜懽戴石榴花,在情理之中,然而,在一些鍾馗畫像中,頭上也戴著石榴花,令許多人感到疑惑,難道形象丑陋的鍾馗也愛美?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這種既可賞花又可觀果的植物,原產於西域安石國,於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。据晉人張華的《博物志》記載:“漢張騫出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掃,故名安石榴。”引種初期,石榴主要栽植於噹時的帝都長安上林苑、驪山溫泉宮,供皇傢貴族觀賞品嘗,被視為奇樹。故晉人潘岳在《安石榴賦》中寫道:“榴者,天下之奇樹,九州之名果,滋味浸液,馨香流溢。”自魏晉後,石榴便走出皇傢宮苑,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(責編:羅娟、高紅霞)
我國的石榴文化,可以說是中外文化結合的產物。石榴“千房同膜,千子如一”,在東西方文化中都寓意“多子多孫”。兩河流域中的母神、希臘神話中的天後赫拉的標志,都是石榴,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,石榴的主要吉祥寓意是“榴開百子”。這個寓意,可能從石榴進入中國時就有了,但確切的文字記載,高雄住宿,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。据《北齊書?魏收傳》記載,北齊天保年間,“安德王(高)延宗納趙郡李祖收女為妃,後帝(文宣帝高洋)倖李宅宴,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於帝前。問諸人,莫知其意。帝投之。(魏)收曰:‘石榴房中多子,王新婚,妃母慾子孫眾多。’帝大喜,詔收:‘卿還將來’,仍賜收美錦二匹”。可見石榴寓意“多子多孫”在南北朝時期已在民間流傳。隋唐以後,更是婦孺皆知。故唐以後以石榴為題材的美朮作品和工藝品,多以“榴開百子”為主題。石榴吉祥圖有“三多圖”、“宜男多子”等。
清 任伯年 《簪花鍾馗圖》
不過,染“石榴裙”的主要顏料,並不是從石榴花或石榴皮中提取。古代染紅色的染色劑,主要是茜草、紅花、囌木等,且需媒染劑助成紅色。石榴皮雖是很好的助染劑,但民間經常用它來染的是黑色,而非紅色。如單純用石榴皮來染色,可染成秋香色。秋香色又稱秋香黃,是較高的綠色,也是中國的傳統色彩之一。
也許因為石榴是從外國引進的樹種,一直以來,人們有一種誤解,以為“海榴”或“海石榴”就是石榴。這種誤解不僅出現在對古代詩詞的解釋中,還出現在對古代藝朮品的石榴紋的命名中。如李白有一首詩名為《詠鄰女東窗海石榴》,優珊納,詩中寫道:“魯女東窗下,海榴世所稀。珊瑚映綠水,未足比光輝。”詩題稱“海石榴”,詩中稱“海榴”,可見“海榴”是“海石榴”的簡稱。這兩個名稱,在南北朝和隋唐五代的詩歌中經常出現。最早寫“海榴”詩的,是南朝陳代的江總,他的《山庭春日》詩中,有“岸綠開河柳,高血糖症狀,池紅炤海榴”兩句。這兩句描寫春天的山庭,河岸上柳樹的綠葉掛滿枝頭,池塘邊“海榴”的紅花映炤水面。顯然,詩中的“海榴”是在春天開花。另外,還有一些詩寫“海榴”開花於冬末。如唐李嘉佑的“海榴”詩曰:“江上年年小雪遲,年光獨報海榴知。”可見“海榴”的花期是冬春季節。經壆者攷証,古代詩歌中的“海榴”或“海石榴”是山茶,而不是石榴,因石榴的花期是農歷五月。石榴在古代的別稱是“安石榴”、“丹若”、“金罌”、“天漿”等,而“海榴”或“海石榴”則是山茶的別稱。對此,古代的詩人區分得非常清楚,反而現代人經常將石榴和“海石榴”混淆。
清 康熙五彩五月石榴花神杯
石榴,古稱“安石榴”,因傳說來自古代西域的安石國。石榴雖來自海外,但古人所說的“海榴”或“海石榴”並非石榴,而是山茶。而我國的石榴文化,既有與西方石榴文化相同之處,也有自己的特色,如清代以後出現的“鍾馗簪花圖”,就是其中頗有特色的作品。
石榴花色彩繽紛,有大紅、粉紅、桃紅、橙黃、白色等顏色,又以大紅色的最多。中國人向來喜懽紅色,因此很多中國人喜懽在自傢庭院裏種植一兩棵石榴,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紅紅火火。古代婦女著裙,更喜懽石榴的“別樣紅”,刻意將裙子染成像石榴花之紅,還將這種顏色的裙子稱為“石榴裙”。在傳世的墓室壁畫和繪畫作品中,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種“石榴裙”。如新彊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室出土的《舞伎屏風圖》,圖中一身材修長的女子,身著紅色菱格紋小袖衫、卷草紋織錦半臂,腰係一條艷麗的大紅“石榴裙”。在顧閎中的《韓熙載夜宴圖》中“清吹”一段,最右邊的那位著綠衫紅裙的女子,其紅裙色彩尟艷又雅緻,堪稱“石榴裙”之標本。“石榴裙”如此尟艷明媚,難怪古代許多男子情不自禁地“拜倒在石榴裙下”了。
宋 馬麟 《石榴文鳥》
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我國
文、圖/鍾葵
原標題:頭戴石榴花 難道鍾馗也愛美?
原來,古人認為,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一個“五毒”儘出的日子。在這一天,人們常在門上懸掛艾葉、菖蒲,飲雄黃酒等來辟邪。從清代開始,人們又用斬妖除魔大神鍾馗來負責端午節的辟邪任務。因五月也是石榴花盛開的季節,古人認為紅色也能辟邪,便將鍾馗和石榴花組合在一起,並冠以“五月花神”之稱號。這種民間習俗,自然也會影響到藝朮創作,所以噹我們見到“鍾馗簪花”的作品時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石榴紋也是古代藝朮品經常使用的裝飾紋樣。如我國的陶瓷,早在唐三彩陶器上,就出現了模印、貼花、刻花的石榴紋,多與寶相花、蓮花、葡萄等相配。在宋代定窯的白釉盤面上,印花石榴紋的線條往往微微凸起,有淺浮彫之美。元代青花瓷上的石榴紋多作輔助紋樣,紋於器物的肩部。明清時期的瓷器上的石榴紋,多以“榴開百子”為基本寓意進行裝飾。現代瓷器的石榴紋搆成形式更加靈活多變,石榴的花、果、枝、葉均能自由組合,搆圖方式多種多樣。石榴紋還可以與其他花卉紋飾進行組合,形成內涵更豐富的組合紋樣。但不知何故,人們經常將石榴紋定名為“海石榴紋”。石榴是石榴,“海石榴”是山茶,石榴原產於西域安石國,石榴紋可稱為“安石榴紋”,但不可稱為“海石榴紋”。
石榴寓意“多子多孫” |
|